如果你有機會一睹海上風電安裝平臺“白鶴灘”號的真容,你一定會被這個“海上巨無霸”所震撼——它依靠4條長達120米、近40層樓高的三角形桁架式樁腿,穿過淤泥深深扎入海底,穩(wěn)穩(wěn)“站立”在海面上;而它那長達130米、起吊能力達2000噸的“巨臂”,足足可以同時吊起1300多輛小轎車。
今年6月底,在福建平潭外海,全球超大單機容量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吊裝現場,從廣東遠道而來的“白鶴灘”號展現出了真正的實力。在152米、近50層樓高的空中,其憑借巨型起重機的“穿針引線”,將長達123米的風電機組葉片精準插入輪轂孔位,對位精度達到毫米級。
作為國內首艘2000噸級海上風電安裝平臺,“白鶴灘”號在設計和建造上實現了哪些突破?在長年風高浪急的深海面上,它是如何做到“如履平地”的?究竟是哪些技術的加持,讓它能夠完成如此高精度的作業(yè)?廣東還有哪些自主研發(fā)建造的海工裝備利器?
南方日報記者 陳薇 彭琳
“海上巨無霸”誕生就注定不凡
海上風起“綠電”來。海上風電作為一種可再生的能源,具有清潔、高效、可規(guī)?;_發(fā)等特點。風電機組的功率和容量是衡量海上風電發(fā)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。
而我國自主研發(fā)的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,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已投產的單機容量最大、葉輪直徑最大、單位兆瓦重量最輕的海上風電機組,年均可生產“綠電”超過6600萬千瓦時,能夠滿足3.6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電。
如此大功率的海上風電機組,其安裝和運維自然也面臨諸多挑戰(zhàn)。然而,作為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風電安裝平臺之一,“白鶴灘”號憑借強大吊裝能力、適應復雜海況設計和先進的施工工藝,以“舍我其誰”的氣魄,出色地完成了這一高難度任務。
“白鶴灘”號勇擔重任、攻堅克難的底氣從何而來?這要從一條時間軸說起:2021年7月30日,“白鶴灘”號海上風電安裝平臺正式開工建造;2022年9月28日,其在廣州南沙正式交付投運;今年2月5日,前往廣東陽江海域開展首次施工作業(yè)……為保證應用效率,從開工建造到完成首個施工項目,“白鶴灘”號用了僅1年6個月,堪稱“神速”。
速度快,體現在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高效施工。據悉,“白鶴灘”號先行地面生產周期僅126天,主船體搭載成型41天,進塢90天實現主發(fā)電機動車,15天完成電站主系統調試,創(chuàng)下了同類型平臺中最快的建造紀錄。
除了高效的施工和管理,“白鶴灘”號的成功還離不開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、三峽集團旗下的長江三峽設備物資有限公司、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和中國船級社等單位的聯合打造。這些單位通過密切溝通合作,共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,確保了“白鶴灘”號的順利交付和使用。
交船時,“白鶴灘”號就創(chuàng)下的幾個國際之最——船體長126米、寬50米、型深10米,是目前國內起吊能力最強(2000噸)、作業(yè)水深最深(70米)、可變載荷最大(6500噸)、甲板面積最大(4200平方米)的自升自航式一體化風電安裝平臺。
如何做到精準“穿針引線”?
“海況瞬息萬變,狂風巨浪常常給海上作業(yè)帶來巨大困難。”“白鶴灘”號開發(fā)部技術負責人周冠崇介紹,“白鶴灘”號獨特的4條三角形桁架式樁腿結構,讓它能夠“任憑風浪起,穩(wěn)坐釣魚臺”。
其中,4條樁腿高120米,配有4套齒輪齒條式電控升降系統,單樁額定升降能力8100噸,長度可伸出船底板以下95米,最大作業(yè)水深70米,能夠適應各種深水區(qū)域的海上風電安裝需求。
樁腿還專門設計有錐形樁靴,配備大流量沖樁系統,能夠在深淤泥海底層輕松插拔樁,如巨型“腳掌”般牢牢“站立”在海上作業(yè)點上,使平臺船體完全脫離水面,不受海浪影響,保障起重機對大容量風機的起重要求。
在建造階段,團隊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(zhàn)。由于“白鶴灘”號的特殊設計,建造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(jié)都至關重要。為了確保平臺的穩(wěn)定性和安全性,團隊采用了高強度鋼材和先進焊接技術,確保船體的堅固耐用,能夠抵御海上各種惡劣環(huán)境的考驗。
“白鶴灘”號的精度要求之高、焊接難度之大,是其建造中的主要技術難點?!跋裆祷A的耐磨板與樁腿間的間隙就僅為4毫米?!敝芄诔缯f,面對復雜的升降基礎結構、狹窄的作業(yè)空間、焊接工藝極為復雜的特制鋼材等施工難點,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展現出了頑強的毅力和團隊協作精神,最終成功完成了樁腿的制作和吊裝合攏以及升降基礎的制作、加工、安裝、試驗。
高效精準的作業(yè)能力是“白鶴灘”號的另一大亮點。這要歸功于其2000噸繞樁式回轉起重機,繞樁直徑達13米,28米吊載幅度內吊載能力達2000噸,最大起吊高度達到水面以上170米,能夠起吊風電基礎和風機設備,大幅增強近海深水區(qū)及深遠海風電機組施工安裝能力。
此外,在海況復雜的海域,“白鶴灘”號依靠穩(wěn)定性強、定位精度高的DP-2動力定位系統,克服風浪流等海況的影響,在海上精準定位。同時,該系統能夠在活動部件或單個系統出現故障時,自動保持船位和艏向,確保作業(yè)的安全性。
值得一提的是,“白鶴灘”號實現了升降系統、起重機等核心作業(yè)裝備的全國產化,在它研制成功的那一刻,標志著我國已經成功掌握了建造的核心技術,為我國自升自航式一體化風電安裝平臺實現國產化奠定了基礎。
廣東近年來有哪些新突破?
逐夢深藍征程上,廣東勇攀科技高峰。除了“白鶴灘”號,廣東在海工裝備制造業(yè)領域的探索從未停止,近年來涌現出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海工裝備創(chuàng)新成果。
與“白鶴灘”號一樣,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“珠海云”也孕育于黃埔文沖船廠,是全球首艘具有遠程遙控和開闊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。
打造這樣一艘科考船并非易事?!爸楹T啤表椖肯嚓P負責人坦言,建造“珠海云”需要克服船外觀復雜線性曲面工藝難題、不同材質間復合焊接工藝技術難點,以及玻璃幕墻適應無限航區(qū)船體海上變形安裝工藝難點。“‘珠海云’國產化程度達98%,其動力系統等核心要素均為我國自主研制?!鄙鲜鲐撠熑吮硎尽?/p>
如何用新能源代替燃油,推動綠色船舶發(fā)展,是廣東海工裝備近年來的重點發(fā)展方向。
今年2月,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廣船國際有限公司(下稱“廣船國際”)建造的5萬噸甲醇雙燃料化學品/成品油船5號船在造船平臺生產線上舉行上船臺儀式,該船是國產首型甲醇雙燃料油船,配備的甲醇雙燃料驅動系統可采用燃油、燃油水合物、甲醇、甲醇水合物4種燃料模式驅動,實現減碳、減氮、減硫。
廣船國際相關負責人表示,當前正大力推進綠色船舶建造,“我們已經交付4艘甲醇雙燃料動力船舶,目前手持綠色船舶訂單數量超過20艘。”
而邁向深藍的征途中,廣東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(yè)也在深海里不斷創(chuàng)造紀錄。
海洋油氣管線是海洋油氣能源介質最高效的遠距離輸送方式,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其制造技術被歐美先進國家所壟斷。
由番禺珠江鋼管(珠海)有限公司牽頭的“3500米級超深水高壓海底管道研制及產業(yè)化”項目,針對超深水高壓海底管道工程特殊需求,解決了深海管線鋼冶煉、軋制及其板材成型、焊接等關鍵性技術難題。
“目前國內深海油氣輸送焊接鋼管的水下應用僅限于1500米級的記錄,3500米級水深屬于空白領域,并且打破了數項國外壟斷的特種鋼管卡脖子技術。”據項目負責人黃克堅介紹。
此外,廣東海工裝備挺進深藍,近年來還有這些新突破:“江門造”全球最大寬扁淺吃水型半潛駁船“四航永興”號正式交付;全國首臺自升式桁架類網箱在湛江下水投產;“加強型重力式深水網箱”在臺山上川島海域下水布設;全球首臺風漁一體化智能裝備“明漁一號”在陽江建成……
當前,廣東正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。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強調,要在打造海上新廣東上取得新突破,強化涉?;A設施、海洋科技、海洋生態(tài)等支撐保障。隨著我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(yè)集群的加速崛起,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(yè)體系正加快形成,為廣東改革發(fā)展注入源源不斷的“藍色動力”。
鏈接
“白鶴灘”號名片
“白鶴灘”號,中國首艘2000噸級第四代海上風電安裝平臺,船長126米、寬50米、型深10米,滿載排水量3.7萬噸,是國內起吊能力最強(2000噸)、作業(yè)水深最大(70米)、可變載荷最大(6500噸)、甲板面積最大(4200平方米)的自升自航式一體化風電安裝平臺,具備10兆瓦以上海上風電機組安裝能力,能夠滿足深遠海一體化海上風電施工作業(yè)需求,大幅提升我國海上風電施工作業(yè)能力。該平臺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投資,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建造,其升降系統、起重機等核心裝備均實現全面國產化,主要作業(yè)于我國廣東、福建等海域。
免責聲明: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,目的在于弘揚科技創(chuàng)新精神,傳遞更多科技創(chuàng)新信息,宣傳國家科技政策,展示國家科技形象,增強國家科技軟實力,參與國際科技輿論競爭,提高國際科技話語權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。如果您認為本網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