催化的意圖是改變化學反應速率。大自然本身就存在這種現(xiàn)象,比如鈷作用于酶,案例是維生素B12中的鈷,以生物活性形式成為很多種酶的一部分,被稱作自然催化劑。德國萊布尼茨催化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利用這一原理,新近研發(fā)出了以鈷為基礎的催化劑。他們使用一種市售的鈷鹽,與一種配體(與金屬原子結合的分子)混合,將混合物置于石墨結構的碳載體上,用800°C高溫處置。如此形成的催化劑通過往所需芳香族胺衍生物里添加氫,可用于一系列不同硝基芳烴(Nitroaromate)的轉換。重要的是,催化劑的需用量很小,僅占起始化合物的1%。另外可以證實,新型催化劑的回收與再利用率至少可達10次,且無大的損耗。該科研成果是德國科學家與亞洲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的結果,已發(fā)表于著名學術期刊“自然化學”。
芳香族胺衍生物(所謂苯胺)對于生產油漆與顏色、農業(yè)化學品、藥品與聚合物極其重要,因此每年的生產量很大。它們可用來生產中間產品,然后以各種不同的方式“精”化。新型催化系統(tǒng),不同于其他已知方法,采用了低成本的金屬鈷,既環(huán)保又價廉,且在提取各種苯胺衍生物方面有獨到的應用范圍,所以對科研與工業(yè)皆具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