僅從油氣資源來看,就可看到‘一帶一路’沿線能源供需兩旺,卻又無法實現區(qū)內供需平衡。這就給歐洲、東亞的資本與技術同歐亞、西亞地區(qū)的能源資源緊密結合留出了巨大的空間。”
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地區(qū)既有俄羅斯、中亞、西亞等全球重要能源資源產區(qū),也有東亞、南亞、歐洲等世界重要能源消費地區(qū);區(qū)內深化能源資源產能合作的潛力巨大。
在石油產能合作方面,從供需角度看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地區(qū)2015年年底探明石油總儲量為9913億桶,全球占比達到58.9%。其中,中東地區(qū)2015年年底探明儲量為8035億桶,全球占比達到47.3%。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地區(qū)2015年日均石油產量達到5590.7萬桶,全球占比達到50.9%。其中,沙特、伊朗、伊拉克、科威特、阿聯酋、俄羅斯等國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國,其石油儲量的全球占比達到52.7%,產量的全球占比達到43.6%,對于維護全球能源安全和供需穩(wěn)定、價格穩(wěn)定具有重要影響。
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地區(qū)2015年石油消費總量27.88億噸,全球占比達到64.4%。從消費端來看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地區(qū)石油消費的全球占比達到54.6%,天然氣消費的全球占比達到48.9%。而中國、歐洲、日本、韓國、印度則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消費市場。區(qū)域各國2015年石油消費總量為8.62億噸,全球占比達19.9%;中國消費量達5.6億噸,全球占比達到12.9%。
從貿易角度看,中、印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戰(zhàn)略買家,其石油需求還在逐漸攀升。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石油需求增長的最大推動因素:未來20年,中國石油需求將會增長700萬桶/日,至2035年達到1800萬桶/日,超過美國的需求(減少200萬桶/日,至2035年為1700萬桶/日)。印度是第二大推動因素:未來20年,其消費增量超過400萬桶/日,至2035年,印度將超過中國,成為需求增量的最大來源。區(qū)內石油貿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確保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地區(qū)石油生產國的市場安全和消費國的供給安全,從而改善國際油氣供需面。
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天然氣合作的潛力體現在勘探開發(fā)、貿易、定價、管道運營安全、海上運輸安全、產業(yè)鏈一體化等諸多方面。當前,俄羅斯及中亞、西亞天然氣生產國面臨擴大產能資本不足、深海與極寒地區(qū)難采天然氣開發(fā)技術落后等挑戰(zhàn)。俄羅斯能源和金融產業(yè)面臨西方嚴厲制裁,資本外流嚴重,其替代天然氣田開發(fā)資金非常匱乏。土庫曼斯坦、哈薩克斯坦、烏茲別克斯坦三國經濟及財政對能源資源出口的依賴度居高,但中亞各國近年來經濟疲弱,擴大天然氣產能面臨資本不足的嚴重問題。西亞國家資本相對充裕,但油價下跌對其影響巨大。盡管全球天然氣需求走高,但短期內擴大產能亦面臨資金缺口。相對而言,中國、印度及歐洲國家資本充裕、技術成熟,且都急切盼望實現天然氣進口多元化,投資天然氣上游資源及產業(yè)的愿望較強。
同石油資源一樣,天然氣產業(yè)鏈一體化合作也是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能源產能的重要生長點。中俄共同開發(fā)亞馬爾氣田,利用相關天然氣資源在天津煉化廠開展下游產業(yè)合作,成為地區(qū)天然氣上下游產業(yè)合作的范例。產業(yè)鏈一體化合作,有利于消費國獲得份額油氣,穩(wěn)定供應與價格,也有利于生產國穩(wěn)定市場份額,獲得長期受益。通過產業(yè)鏈一體化合作,資源國、過境國、消費國將綁定共同利益,打造利益共同體,實現共同能源安全,天然氣開采和運輸產能也將進一步放大。
在新能源產能方面,近年來新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,使風、光、水、核、地熱、潮汐、生物質能等新能源至2035年將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據25%左右的比例。在技術進步、實踐探索以及規(guī)模經濟的共同作用下,可再生能源電力成本在未來20年內將大幅下降。太陽能電池和風電都遵循非常成熟的學習曲線,其成本隨著產量增長而迅速下降。即使沒有補貼并記入并網成本,最佳地點的陸地風電也日益能夠與新的常規(guī)化石燃料電廠競爭。太陽能光伏已經在日益增多的專門市場上具備競爭力。除技術進步和規(guī)模效應之外,新能源消費量攀升的動力也源自溫室氣體減排帶來的壓力、各國改善能源消費結構的需求等因素。而全球范圍內新能源消費增量的主要來源則在于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地區(qū)各國。
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電力產能增量來源地,核電項目重啟后亦獲得巨額投資。中國新能源技術成熟,資本充裕,在溫室氣體減排和大氣污染治理的雙重推動下,中國新能源技術投資及推廣將在未來數年保持高速增長。歐洲國家長期以來在氣候變化與環(huán)境保護事務中扮演全球領袖角色,其新能源應用與技術開發(fā)投資甚巨。中亞、西亞油氣資源國正在積極調整一次能源消費結構,擴大風、光、水、核占比,一方面置換出更多的油氣資源以供出口,另一方面也可實現低碳減排和環(huán)境保護目標。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與產能合作不僅前景可期,也將擴大全球技術可及能源總量,助力一次能源消費結構的優(yōu)化。
“一帶一路”建設還將重構能源經濟價值觀。
首先,“一帶一路”能源合作為世界能源經濟提供了新的義利觀。崇尚道義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;中國外交一貫堅持依照事情本身是非曲直對國際事務獨立做出判斷。“一帶一路”各國能源合作中,我國一貫堅持在不涉及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多照顧中小國家利益訴求。贏得廣泛信任,方促進“一帶一路”能源合作不斷進展。通過“一帶一路”能源合作,幫助沿線國家完善能源基礎設施、拓展互聯互通能力,并逐步與之達成一系列物貿、服貿、金融合作意向。尤其要精準對接各國經濟、社會發(fā)展所需,在交通、農業(yè)、科技、融資等諸多領域推動各國進步,充分展示中國共享經濟發(fā)展成果、惠及周邊的誠意。
其次,“一帶一路”能源合作播撒了“共同、綜合、合作、可持續(xù)”的能源安全觀。“一帶一路”能源合作當中,中國堅持統(tǒng)籌考慮出口國市場安全與消費國進口安全、能源安全與整體安全、短期安全與持久安全等關系,在合作中鞏固各國能源安全。這也將對推動建立更為公正、合理的國際能源治理機制有所助益。
再次,新能源技術開發(fā)應用為低碳綠色發(fā)展奠定技術基礎,“一帶一路”能源合作堅持綠色低碳理念,推動其成為重要國際能源秩序價值觀。伴隨著近40年的經濟高速發(fā)展,中國愈發(fā)承受著沉重的溫室氣體減排和大氣污染治理的壓力;印度、東南亞、中東國家同樣面臨優(yōu)化能源消費結構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繁重任務;歐洲國家化石能源應用技術已近成熟,大力提高新能源消費占比是其持續(xù)減排的重要路徑。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中,歐洲新能源技術先進、中國新能源投資巨大,且都為新能源應用提供巨額政府補貼,幫助新能源企業(yè)與低成本的傳統(tǒng)化石能源開展競爭,穩(wěn)定市場份額。這說明在中國和歐洲國家中,綠色低碳發(fā)展理念已逐步取代片面強調化石能源可獲得性、低成本等觀念,成為能源應用新價值觀。
楊晨曦: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(zhàn)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
免責聲明: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,目的在于弘揚科技創(chuàng)新精神,傳遞更多科技創(chuàng)新信息,宣傳國家科技政策,展示國家科技形象,參與國際科技輿論競爭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。如果您認為本網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。